汉水源道教文化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=加入会员=
查看: 4784|回复: 3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虔心信神的中国名人1 [复制链接]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2-1-6 20:07:16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
孙中山

【中国辛亥革命领袖、开国元勋、大总统、大元帅】

孙中山自幼就好追求真理。他常向母亲问及宇宙和人生的奥秘,尤其对天地的创造,死后的问题,十分好奇,常使母亲惊异词穷。

13岁时,随母亲前往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大哥家。14岁时,进入当地一间基督教学校就读,激发他唱赞美诗的爱好,并养成了读圣经的习惯,校长对他尤为关爱。他勤于参加主日的崇拜和每日早晚的祈祷会,对基督教教义的认识逐渐加深。17岁时,转到圣路易学院,当时他已决志归向耶稣基督,且有受洗的意愿,并热心传福音。不料其大哥得知后,十分震怒,责骂他说:“你如果这样的话,就不让你读书了,你还信不信基督教?如果还相信,你就回老家去;如果不信了,就让你继续在这里读书。你到底怎么样?”这对他的信仰是个严峻的考验,他坚决不肯放弃信仰,宁愿不在美国檀香山学习深造,而毅然回到贫穷的中国家乡。他回到故乡广东香山县(今中山市)翠亨村。向同伴传讲拜偶像是迷信。后来到香港,在拔翠书院就读,课余前往道济堂参加礼拜。18岁时,在香港公理会受洗,取名“日新”(广东话与“逸仙”同音),乃为“得救重生”、“成为新人”之意。他大哥闻讯,大为不满,竟召他回檀香山,并收回其分得的家产,他却处之泰然,毫无怨言。他大哥为防止他接近教会,时常加以监视。他极其苦闷,深恐壮志消磨,即请老师资助他回国。后入广州博济医院专攻医学,次年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就读,院长是英国医学家康德黎博士,这与他伦敦蒙难获救有重大关系。27岁时毕业,名列第一,可见他的智慧,乃由神而启,非同凡响。

孙中山不仅为革命奔走,又热心传扬福音。据为他施洗的美国传教士喜嘉里牧师说:“他受洗后立即为耶稣作见证,他的信心火热,在短时间内他就带领了两位朋友信耶稣。……”“他的传道心志甚是坚定,如果当时香港或附近设有完善的神学院,又有人给与资助,那么他必成为当代著名的传道人了!而且以他的热忱和毅力,必定能吸引许多人信靠耶稣。”他曾在假期与喜嘉里前往香山县布道,而且一路分售福音书刊,带领好友信靠耶稣救主。

1894年,以孙中山为首的20多位华侨在檀香山主教银行职员何宽家中秘密集会,向腐朽的清王朝吹响了战斗号角。决定在11月24日成立兴中会。很多人不知道兴中会的成立与圣经有密切的关系,当他们通过章程后,在孙中山带领下将左手放在圣经上,右手向上高举,在神面前庄严宣誓。细察近代发达国家的民主和科学所有的成就,都源自对圣经的信仰。他像孤独的先知,早就洞悉个中奥秘而寂寞地行在同胞之前,他在遗嘱中仍提醒同胞要信上帝。

1896年,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绑架禁闭,准备解回中国杀害。正在千钧一发之际,全靠他的老师康德黎---一位虔诚基督徒的营救,才得以脱险。然而若不是檀香山偶遇康德黎,他就无法得知康德黎将返英国,更不知其伦敦的地址,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必有神的奇妙安排和保守,使他灵命大大长进。脱险之后,他亲笔写信给香港区凤墀(chi)长老说:“弟被诱擒于伦敦,牢于清使馆十有余日,拟将弟捆绑乘夜下船,私运出境。船已赁备,惟候机宜。初六七日内无人知觉,弟身在牢中,料想必死,无再生之望。穷则呼天,痛则呼父母,人之情也。此时唯有痛心忏悔,恳求祷告而已。一连六七日,日夜不绝祈祷,愈祷愈切。至第七日,心中忽然安慰,全无忧色,不期然而然,自云此祈祷有应,蒙神施恩。然究在牢中,生死关头尽在能传消息于外与否耳。但日夜三四人看守,窗户俱闭,严密异常。唯有洋役两人日入房中一二次,传递食物各件。然前已托之传书,已为所卖,将书交与衙内之人,密事俱俾知之,防范更为加密。而可为我传消息者,终必赖其人。今蒙神施恩,接我祈祷,使我安慰,当必能感动其人,使肯为我传书。次早他入房中,适防守偶疏,得乘间与他关说,果得允肯。然此时笔墨纸料俱被搜去,幸前时将名帖写定数言未曾搜出,即交此传出外与康德黎和万臣两师。他等一闻此事,着力异常。即报捕房,即禀外交部,而初时尚无人信。捕房以此两人为癫狂者,使馆全推并无此事。他等初一二日自出暗差,自出防守,恐溜夜运往别处。初报馆也不甚信,迨后彼两人力证其事之不诬,报馆始为传扬,而全英国震动,欧洲震动,天下各国亦然,想香港当时亦必传扬其事。伦敦几乎鼓噪,有街坊欲号召人拆平清使衙门者。英国首相行文着即释放,不然则将使臣人等逐出英境,使馆始惧而放我。此十余日间,使馆与北京电报来往不绝,我数十斤肉任被千方百计而谋耳。幸天心有意,人谋不臧,虽清虏阴谋,终无我何,适足以扬其无道残暴而已,虏朝之名从兹尽丧矣!弟现拟暂住数月,以交此地贤豪。弟遭此大故,如浪子还家,亡羊复获,此皆天父大恩。敬望先生进之以道,常赐教言,俾从神道而入治道,则弟幸甚,苍生幸甚!”

由孙中山倡导的中国同盟会的主要领导有好些是知名的基督徒,其中被清政府列为“四大寇”着力通缉的孙中山、杨鹤龄、陈少白、尢列都是基督徒,孙中山一生以基督精神救世救国,历经艰危,均靠神出死入生,化险为夷。辛亥革命成功之时,他在美国得电,友人为他设宴庆贺,他谦虚恳辞,说不必盛宴铺张,只需吃一碗面即可,应首先向神感恩。当时他为答谢友人,特以圣经上的话奉赠,并说:“我革命所以能成功,乃完全仰赖神的恩助。”

1912年2月,辛亥革命成功后,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,此时他复信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,在信中非常清楚地说:“政教分立,几为近世文明国之公例,分立可使信徒、传教皆得自由,不仅政治少纷扰的原因,而且使教会得发挥其真美的宗旨。”他在致其老师康德黎的信中说:“我师为我事工所献的忠诚祈祷,实令心感。我现在正努力谋中国信仰的自由,并预知此新建之邦,必能使基督圣道日见兴旺,这可告慰你了。”他在民国元年的一次欢迎会上说:“兄弟数年前,提倡革命,奔走呼号,始终如一,而知革命之真理者,大半由教会所得来。今日中华民国成立,非兄弟之力,乃教会之功。”

1912年5月,在广州基督教联欢大会上,孙中山致词说:“弟兄今日返来,得立于20年前从学之地,与牧师弟兄姐妹同聚一堂,实在是梦想不到。基督徒正宜发扬基督教之教义,同负国家之责任,使政治宗教同达完善之目的。

1924年,中国基督教教育年会25周年庆祝大会,恳请他致辞,他说:“教会之入中国,既开辟中国之风气,启发人民之思想,使中国人能摆脱异族之束缚,正如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。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,还流离困苦于荒凉沙漠间40年,必待约书亚以领之,而至迦南美地。在中国当约书亚之任,以领中国人民至迦南乳蜜之地者,除中国基督教会,还有谁呢?”

孙中山曾说过如下精辟而有远见的话:“建国之基,发端于心理”,故应“以神道而入治道”,使国人“敬畏那当受敬畏者”,中华民族才有大希望。“至于宗教,则崇耶稣”。他的政治主张有不少是吸取了基督教教义。

当汪精卫等国民党人激烈反对基督教时,他一面告诫教会“决计不作帝国主义之工具”,一面强调辩论只会使“基督教之真义反加明了”。

他庄严宣称:“不但我是基督徒,我一家里里外外、大大小小都是基督徒,且有家庭崇拜。”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曾任交通部长、建设部长、财政部长、考试院副院长、行政院长、立法院长。他由于受父亲教育,从小信耶稣。1920年,孙科夫妇在澳门受洗。他的家书说:“父离世前一日,自证我本基督徒,与魔鬼奋斗40余年,尔等亦当如是奋斗,更当信靠神。”孙中山的岳父、企业家、牧师、传教士、革命家、兴中会执行秘书长宋嘉树,年轻时在美国信主受洗,在神学院读书,1886年任牧师后,被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派驻中国,在上海、苏州一带传福音,并在教会学校教书,胡适是他的学生。他认识孙中山后,支持孙中山的革命,出钱出力,是革命的一位默默奉献者,并曾任孙中山驻上海代表。他有一家出版公司,一边印圣经,一边印革命宣传刊物,可见他投入革命的情绪之高。

孙中山擅长书法,为人题字最多,当属好书耶稣提倡的“博爱”,“天下为公”等字。他在革命成功后仍爱传福音,1918年,一个传福音大会上,在座的有孙中山、海军总长程壁光和外交部长伍廷芳。主讲人说完了,问听众:“谁愿意接受这位基督作救主?请站起来。”孙中山劝程壁光站起来,被伍廷芳拉住,孙中山催他站起来,伍廷芳就拦阻。程说:“我明早去找他。”次日,程去火车站送客,路上遇刺身亡,再没有决志机会。

1925年3月11日,他在临终前一天,于病榻上对他的家属和挚友们,口授了他的第四份遗嘱《一个基督徒的遗嘱》:“我是一个基督徒,受神之命,来与罪恶之魔宣战!我死了,也要人知道,我是一个基督徒。”出任过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是孙中山的连襟,他说孙中山临终前,握住他的手,大声说:“你是基督徒,我也是基督徒。我要告诉你我的领悟,我想你能明白。神差遣耶稣到这个世界上拯救世人,神也差遣我到这个世界上做我当做的工。”

在佛、道、儒各教占压倒多数的中国,一般士大夫,大多噤若寒蝉,不敢公开承认基督,孙中山能始终不渝,见证主道,可见其信仰的真诚和热烈。

孙中山病逝于北京,享年58岁,先在协和医院举行安息祈祷会,后到中山公园举行国葬。中国的一位著名牧师对孙中山非常崇敬,知道其逝世后写诗道:“孙中山先生少年何烈受灵,领此邦决心出埃及。”孙中山对中国的贡献,为全世界所公认,从康德黎为他送的挽联可得到证明:“毁帝制,创共和,知难易行,较尧舜禹汤周公文王孔子诸圣为高明,上下五千年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;讲自由,争平等,救国导民,为英俄德法意比日奥土保十国所敬畏,纵横九万里,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。”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节摘于《名人的信仰》
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2#
发表于 2012-1-6 20:08:07 |只看该作者
康熙

【中国清朝皇帝】

康熙皇帝(1654--1722)热心追求真道,在国事纷繁之际,不仅利用时间学习圣经和属灵书籍,还常与那些远涉重洋而来的外国传教士谈道。由于他熟悉圣经和教会历史,曾写过许多教会题材的对联和诗歌。现今教会流行的《全能全知全美善,至公至义至仁善》的名联,就是他的杰作。

康熙信耶稣后,亲手写了著名的《生命之宝》,,诗的内容如下:

天上宝日月星辰,地上宝五谷金银。

国需宝正直忠诚,家需宝孝子贤孙。

黄金白玉非为宝,只有生命一世闲。

百岁三万六千日,若无生命最可怜。

来时糊涂去时亡,空度人间梦一场。

口中吃尽百和味,身上穿成朝服衣。

五湖四海为上客,如何落在帝王家。

世间最大为生死,白玉黄金也枉然。

淡饭清粥充一饥,锦衣那着几千年。

天门久为初人闭,福路全是圣子通。

我愿接受神圣子,儿子明分得永生。

康熙为了纪念耶稣被钉死十字架,曾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《基督死》,人称《康熙十字歌》,又称《十架颂》,这是一篇体会耶稣受难即景的佳作。它告诉我们,康熙非常了解耶稣被钉前夕受审经过;承认十字架之血是“百丈恩流”,特别领受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话,故有“七言一毕万灵啼”的感述。《基督死》的全文如下:

功成十架血成溪,百丈恩流分自西。

身列四衙半夜路,徒方三背两番鸡。

五千鞭挞寸肤裂,六尺悬垂二盗齐。

惨恸八垓惊九品,七言一毕万灵啼。

康熙还有三首极有意义的颂赞耶稣的诗词:

森森万象眼轮中,须识由来造化功。

体一无终而无始,位三非寂亦非空。

天门久为初人闭,福路全凭神子通。

除却异端无忌惮,真儒偌个不钦崇。



妙道玄玄何处寻,在兹帝监意森森。

群生蒙昧迷歧径,世教衰微启福音。

自古昭昭临下士,由来赫赫显人心。

而今基督恩光照,我也潸潸泪满襟。



立天地之主宰,造人物之根宗。

推之于前无始,引之于后无终。

弥六合兮无间,造庶类兮靡同。

本无形之可拟,乃降生之遗容。

宣仁爱以博化,理微妙而难穷。

康熙喜爱科学,欢迎并重用有科学造诣的传教士,授予官职,给以厚禄,以发挥其专长。他聘请欧洲国家的传教士,而不聘请技术专家、教授和学者,这说明他对传教士的传福音工作更感兴趣。聘请传教士也是一举两得的事,既可传福音,又可传授西方科学技术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节摘于《名人的信仰》??

宋美龄

【蒋介石夫人】

宋美龄生于1897年,出身于基督徒家庭,从小信主。其父宋嘉树是美国基督教美以美派驻中国的牧师;其母倪桂珍出身于中国传统基督教家庭,而且是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。宋美龄在十岁时,被父亲送往美国的一所教会学校读书。蒋介石认识她后,对她一见倾心并求婚,表示要信仰基督,他们按基督教仪式举行婚礼。婚后,他信守诺言,表现出对基督的笃信不渝,直到去世。宋美龄知道她母亲和神的关系与自己不同,她母亲与神非常亲近,用许多时间祈祷,与神交流。

宋美龄在她写的《我怎样成为一个基督徒》一书中说:

“我的家庭乃是传道家庭,父母都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。我从小就上主日学,还参加主日崇拜和每天的家庭聚会。有时我心中极不高兴那样勉强坐着听那长篇的讲道,但就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不少主的道理。甚至我与蒋先生结婚之后还没有重生。在知识上我相信耶稣的神性,我也相信耶稣到世上来救赎罪人,但这对我并无多大关系。虽然他是为我死,也是为全世界的人死,这事实在我身上并无特殊意义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实际遇事常常凭理智判断。而且认为虽然人人都有罪,但自己的罪不比一般人更重。”

“我母亲与神的关系并不像我这样,她的生活与神及其亲近,她每天常花几个钟头来祷告。那时我们每逢遇到困难,总要找她为我们祷告。我们有什么难题要求解决,她一定对我们说:‘让我去叩问神。’我们不能催促她立刻回答,因为叩问神,不是五分钟可得到效果的事情,一定要耐心等待神的启示。但奇怪的是,凡她祈祷神以求决定的任何事情,结果都是良好的。所以母亲离世后,我常常想,我的精神生活将渐渐成长了。我觉得神之所以召她,为了要使她的儿女得以自立。母亲的死对她的每一个儿女都是重大的打击,但对我的打击也许最重,因为我是她最小的女儿,我对她的依赖程度超过我自己知道的。那时,蒋先生在日本侵略的威胁之外,又有内乱,同时黄河泛滥成灾,大批人遭遇饥荒的威胁。许多困难令我心灰意冷,几乎濒于绝望,而母亲已不在世间,不能天天为我们祈祷了。我该怎么办呢?我能向谁求援呢?现在回想起来,我明白这是我第一次的灵性转机。”

“1949年,我觉得神呼召我组织一个小型的,在我周围的主内姐妹祈祷会。当时,我对这件事十分胆寒。我觉得不自在,竭力想逃避这个责任。我害怕我的朋友会认为我过分虔诚,就像我以前对母亲的看法一样。我们多数的人都能很自然地表露我们对家人或朋友的爱,但却最不愿意别人知道我们对基督的忠诚,这岂非怪事。事实如此,我们爱基督的心也就渐渐冷淡了。因为唯有一再坚认我们的信心,我们才能保持活的爱心。后来我深信,一条绕遍全球的有各地祈祷会所组成的锁链,必能有助于世界和平的建立,这种锁链比任何宣传还要有力量。于是我就邀请五位姐妹到我的新居来,她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。从那时起,我们就在每星期三下午举行祈祷会,五年来从未中断过。”

“在最早的几次聚会中,有一次一位主领人请凡是经历过圣灵同在的人举起手,那时我没有举手。一直到后来,我才认识了住在我里面的圣灵。事实经过如下:直到有一天,我才理解到耶稣不但为众人死,也是为我死,某日,我读(圣经)耶稣钉十字架的一段,当我读到一个兵丁用枪刺他的肋旁,血和水从伤口流出来的时候,我停了下来。这件事我以前读过多遍,从来不曾特别受感动,但这次我竟然哭了。那天,我第一次悟到他是为我受了这些伤痛。我哭了又哭,深深感到自己的卑微不配。那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,是极大的忧伤与极大的舒畅同时交汇。我本来很少哭,因为我们从小就学习不流露自己的感情。但是那一次眼泪竟然如潮水一般地流出,使我无法抑制。同时,我心中感到轻快如释重负,觉得我的罪已被泪水冲洗净尽了。那次,我经历了圣灵的洗,从这天起,我不单从头脑中相信,而是个人亲自与我的基督连接。”

西方国家夸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位大演说家:一位是英国首相丘吉尔;另一位是美国总统罗斯福;第三位就是宋美龄,她的演说是以漂亮、优美的修辞和用词著称,她的演讲从来不需要别人代笔。

美国考门夫人写的《荒漠甘泉》的中译本初版由宋美龄翻译。她与考门夫人是好友。

现在南京已开放美龄宫。宫内有昔日蒋介石夫妇在主日参加崇拜的小型教堂,名为凯歌堂。后来在台北他们居住的士林官邸内也建了座凯歌堂,建成后,他们夫妇俩礼拜可说是“风雨无阻”。

宋美龄最喜爱的祷文是16世纪西班牙耶稣会创始人罗耀拉所作,她常反复背诵。祷文为:“主啊!请接受我的全部自由、我的记忆、我的了解和我整个的意志。我所有的存在,我所有的一切,都是你赐予我的。现在我愿将它还给你,凭你的意志处置。只要将你的爱和你的仁慈赐给我,有了这些,我便足够富有,我不奢求其它。”

2001年9月号香港《镜报》月刊报道说:“侨居纽约,时年104岁的宋美龄,跨越三个世纪,虽然只身一人,却未有过大的愁叹或眼泪。读圣经和谈基督观念的时间远胜于看报和电视,似乎一日不读圣经,像是失缺什么东西那样不自在。难怪《世界日报》说,读经、祈祷等灵修,成了她不可缺少的生活。”据她的亲戚说,她平日吃的饭菜是非常普通的。她对吃很随和,不挑剔,从不吃山珍海味,燕窝、熊掌、鱼翅、鲍鱼几乎没碰过。

宋美龄进入晚年后,对神更加虔诚。据她的护理人员回忆说,对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基督信仰,这是她晚年生活的最重要部分。她每天晨起祷告,早餐后最重要的事是读经祷告,这要花两个小时,用的圣经是特别大字体的英文本,这本圣经在入殓时放在她身边。她读经祷告极为专注,戴着老花眼镜,仔细研读默想,这时要特别保持安静,这是她每天最重要的灵修时刻。在这时刻,她将心灵交给神,将自己融化在神的旨意中,她所想的全都是耶稣的话语。然后她唱诗歌,由陪伴在旁的护士与她一起合唱,她最爱唱的有《凡事祈祷》、《喜传福音》、《救主爱我》、《信如磐石》,唱圣诗使她笑逐颜开。几十年来,她把读经和祷告作为她作基督徒的必修课。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,她到美国纽约,一住就是近11年,在这漫长的日子里,有耶稣为她作伴,否则日子如何过是难以想象的。她常到市中心曼哈顿或长岛住宅附近的教堂参加崇拜。

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宋美龄由美国回台湾,更尽到虔诚基督徒的本分。基督徒的四要素,即读经、祷告、聚会、见证,她坚持地作,从不中断,一星期中在凯歌堂祈祷或读经用两小时。每星期日和星期三,蒋纬国和其他孙辈的家人们,都会集在凯歌堂礼拜;而每星期这两次与家人聚会,是宋美龄最开心的时刻。蒋经国也是基督徒,他的夫人蒋方良是苏联人,信东正教,而蒋家信仰的是基督教新教,她前后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才调整过来。

宋美龄对待为她服务的人的信仰引导和精神生活极为关注,对他们每个人的信仰自由又极为尊重。在美国,每当这些人退休,前来向她辞行时,她总要叮咛,这次回台湾,可带着家人到各地走走,甚至也可回大陆老家看看。

宋美龄一生中虽屡经至亲故去和意想不到的各种事件的伤痛,但都未受到致命的打击。究其原因,她的一位挚友是这样总结的:“她是十分坚强的人,这么多年经历多少事?亲人该走的都会走,她明白这一点,而基督信仰在这个时候给她极大的慰藉,也给予她引导。她很清楚,还要面临一次自己与至亲的生离死别,却又别无选择。但能给她最大的安慰是:心中怀有天国团聚的盼望。”她一生还坚持基督徒的道德观,她也认识到人的罪性和弱点。世界上可能再没有一位女人曾受过如此多的攻击,但她从不为自己辩护,她认为只要神知道她就行了,这是称奇的事,令众人钦佩。

2002年3月26日《参考消息》报道:“宋美龄已105岁,她虽经历过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,但她始终无意口述记录,曾请求为她作回忆录或口述历史,都被她婉拒。孔令仪(孔祥熙之女,宋美龄之外甥女)认为,她深受基督教影响,觉得自己在世所活、所行,都是神的安排,对自己的作为不愿彰显,没有留记录于后世的想法。”她曾说:“为什么神要让我活得这么长寿?神的旨意究竟是什么?”2003年11月11日《参考消息》报道:“宋美龄在台湾和美国两地没有任何恒产,身后只留下12万美元的存款,而且这还是她攒了好多年才存下来的。”2003年4月15日《参考消息》报道:“宋美龄名下没有财产一事,她从来就不希望外界知道。……”

2003年10月23日,宋美龄在纽约安息主怀,享年106岁。她是在睡梦中过世,有的媒体说她无疾而终是个奇迹。这不仅使全世界的华人感到震动,而且各国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宣布这一消息。她的追思礼拜在纽约的圣巴托罗谬教堂举行,场面及其庄严,气氛祥和。孔令仪依照宋美龄的生前嘱咐,在她过世后为她朗读圣经和唱圣诗。

她去世后,内地官方媒体用“风华百载走入历史”等字眼,及时作出报道。有的文章这样评价:“宋美龄兼具中国古典气质和西方优雅风度,在历史风云中光芒四射。”

??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节摘自《名人的信仰》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3#
发表于 2012-1-6 20:08:51 |只看该作者
?张学良

(中国将军)

1991年,张学良夫妇到美国夏威夷州的檀香山定居,在那里每星期日他们都去第一华人基督教会礼拜。1995年11月19日(周日)上午九点以前,他们与朋友一起来礼拜。张学良坐着轮椅,戴一顶黑色绒帽,夫人赵一荻紧挨身后。轮椅上的氧气瓶清晰可见,两位护士就坐在旁边的长椅上。据一位弟兄介绍,他们每星期日基本上都是8点50分左右,即礼拜开始前十分钟准时来到,并且几乎总是固定在较靠前的右边走廊上的位置。在唱诗、谢祷等需要起立的礼拜程序中,他们已无能为力了,只能继续坐在轮椅上表示自己的心意,但他们的虔诚仪态是无可挑剔的。他们像其他基督徒一起敬拜、赞美、感恩、奉献,一起领圣餐。在这次礼拜中,张学良用十分钟时间向弟兄姊妹们作了《我信耶稣的经过》的见证。摘要如下:

“很多人都要知道,我怎么会信耶稣,我现在就把我信耶稣的经过讲一讲。我想神既然赐给我这么长的寿命,就是要我为他作见证,传福音,引领人来信耶稣而得救。我年轻的时候,在奉天常到基督教会去打球,在那里认识了不少基督徒,有时候我到那里听讲演。我很敬仰南开学校的校长张伯苓先生和上海的余日章先生,尤其是那时候奉天基督教会的美国人普莱特先生,他很爱护我,并且愿意给我安排到美国去读书。他们都给了我很深刻的影响,无形中我也对基督教有了好感。后来因我进了讲武堂,毕业后到军队里去做事,就很少再与基督徒的人来往。以后,我从浙江、江西、湖南到贵州,在这段时间里,都是研究明史。到了台湾后,我感到需要有一个信仰。那时情报局派到我们那里负责的人是佛教徒,他就与我谈佛教,也为我安排去见新竹的几位佛教法师。我与他们谈了几次,也买了许多佛教的书来研究,一直到我们搬到高雄。有一天,蒋夫人来访,她问我在看些什么书,我告诉她我正在研究佛学。她就说:‘汉卿,你又走错了路,你也许认为我信基督教是很愚蠢的,但世界各国许多有名的、伟大的人物都是基督徒,难道他们都是很愚蠢的人吗?’她说她希望我也研究研究基督教。我就告诉她,我很想读点英文,她就去请刚从美国卸任回来的董显光先生帮助我,董显光夫妇就常到我们这里来。董显光夫人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,她来了就对我们谈基督教。他们送给我一本《马丁路德传》,我看了很受感动。以后我和董先生就拿蒋夫人送给我的一本英文的基督教书《相逢在髑髅地》(髑髅地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)作为课本,我就把这本书译为中文。(现已出版,译者署名曾显华)”

“我们搬回台北不久,董显光夫妇就到美国去了。蒋夫人就派人陪我到士林凯歌堂礼拜,我在那里认识了周联华牧师,以后他就来帮助我读圣经和研究神学。因为中译的神学书不合用,周牧师建议我申请美国南浸信会的神学函授课程,从此我就研究神学,一共读了十几年,才拿到毕业证书。因为我的英文不好,每次寄来的功课必须由周牧师译为中文,录在录音带上,我听了之后,用中文回答问题,然后再由周牧师译为英文寄回神学院去。有一段时间,周牧师出国,我就自己用字典慢慢地读,所以用了这么长的时间。感谢主,在我读圣经的时候,神的光照到了我的心里,使我明白他的旨意和圣经里的话。他的大能改变了我,他的爱使我知道他是爱我,为我舍己,使我因信耶稣而得救。”

“神给我所安排的实在是非常奇妙,他先使我与基督徒接触,又叫他的仆人和使女来带领我,又再给我安静的环境和很长的时间去研究神学,然后给我安排到夏威夷来,我从来也没想到能来夏威夷。来了之后,不久就被我们的亲友带到基督教公理会来礼拜,听程嘉禾牧师讲道。”

“1994年1月21日我在教堂里作见证,以下就是我的见证。

各位弟兄姐妹:我张学良虽已94岁(生于1901年),感谢主,我还没有糊涂。今天我看到诸位真是非常高兴。我年轻时在军队里,可说什么事都做。内战时,我参加了许多战役。像我这样的人,怎么能成为基督徒,实在是主的恩典。我们要作基督徒,很简单,只要心里真正地相信,口里承认神的儿子耶稣基督。我现在无论大事小事,都随时祷告。应做的求主引导,不应做的求主拦阻。我曾是个放荡的人,现在我把自己交给耶稣,一切事情归荣耀于他。我这个出身行伍在军队里混的人,今天能成为基督徒,不是靠自己,完全是主的恩典。主实在是恩待我,把我从罪中拯救出来。我现在很自由,无论什么都无所畏惧。我希望诸位都能信主,但是做一位真正的基督徒,是要从内心里,不是在口头上,也不是在外表上,而是要真正的相信神和耶稣是你的救主,把自己投入主的怀抱中。谢谢各位。”

“我真是感谢主,在我这一生中,他引领我,磨练我,教导我,使我成为基督徒,成为他的仆人,能为他工作。我现在所有的喜乐平安都是神所赐给我的恩典,所以在未来日子里,我要存着一个感恩的心,来为他做见证,传福音。最后请大家看两段圣经……”

1961年8月,张学良的老部下,原东北大学秘书长周鲸文出乎意料地来看望他。他自省地述及过去,认为他如果仍然过着任意独行的生活,会犯更多的错误,也可能因之失去了性命。他信仰基督后,有了更多的自知和忏悔。谈话中,周鲸文体会到读历史使他人生得通,而信仰基督使他人生得达,崇拜神的虔诚已代替十几年前他对学术权威的服膺,这说明他的思想已摆脱了世俗的嘈杂和人事的纷扰,而进入了耶稣基督的境界。

有一次,张学良在礼拜后,周联华牧师问他:“张先生,你真喜欢圣经吗?”他正襟危坐:“是的,也许你不知道,在研究圣经之前,我曾涉猎古今中外许多经书,认为《明史》无疑是一部最杰出、最精湛的传世史书。当我真正拜读了圣经后,才感到世上只有它才是一部最完美、最精深的经典。只有潜心研究圣经,才是最神圣的事业和高尚的追求!”牧师说:“通过我们的对话,我已很感动。张先生分明是位真正的基督徒了,你有什么要求吗?”他说:“我只希望牧师为我们举行一次受洗的仪式!”牧师正欲开口,不料在旁的宋美龄忽然打断了他们的话,她说:“汉卿,你与于凤至还有正式的婚姻关系,如今你又与四小姐(赵一荻)同居几十年,这就等于你同时有两个太太。根据基督教教义,这是绝对不能受洗的。”在婚姻问题上,张学良和赵一荻犯了极大的罪,但这是在他们信耶稣前早就开始的。于凤至也是基督徒,她宽恕了他们,1964年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。张学良于1964年7月受洗,并与赵一荻正式成婚,是由一位美国传教士以基督教的仪式为他们证婚。受洗后他继续专心致志地学习圣经和神学。此后他们一直为主生活,在他90岁的生日庆祝会上,他说:“我是一个蒙耶稣基督的慈爱、神的恩典的人。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活到90岁。除了感谢神以外我还能说什么呢?”

赵一荻谈到自己信神而得以戒烟的经历:“我过去由于抽香烟,每天总是生病,我家里人和亲戚朋友都劝我不要抽烟,我自己也知道将来一定会得肺癌而死,可就是戒不掉。我没有办法就祷告神,后来就不抽烟了,以后对香烟的味道也不要闻了。”她参加了美国神学院的延伸制函授学习,经过数年后,获得了毕业证书。她说:“我感谢神的恩典,是他拯救了我们。过去我们不信神的人,沉沦在罪中。过去我们曾经富有过,也贫穷过,我们没有尽心尽力爱神,但神还是不丢弃我们,因为神就是爱。神以他无限的大爱,在过去几十年中看顾我们,帮助我们,把一切丰丰富富赐给我们,并为我们安排一切,使我们能一步步地接近他,信他,悔改,成为他的儿女,使我们成为他有用的器皿,完成他要我们到世上来所该做的事情。这件事耶稣在升天前已告诉门徒,就是传福音给万民听。”他以基督徒的立场对一些腐败的社会现象敢于提出批评,她说:“我们基督徒要有勇气去讲正义的话,把耶稣的福音传出去,使世人知道人应怎样去活。”

张学良夫妇在台湾时,平日有规律地读经祷告,每主日都去礼拜。张学良还与蒋介石参加同一个查经班,并在自己家中举行家庭聚会。经过宋美龄的安排,蒋经国派他的副官陪伴张学良夫妇到凯歌堂礼拜,这使他们的灵性程度更加提高。

张学良夫妇笃信基督,几十年如一日,每遇机会,就传福音,劝人信主,赵一荻对访客最喜欢谈自己的基督信仰。他们对圣经非常熟悉,还能背出一些重要的经文。他们与别人谈话时,常常引用圣经。他们首先向亲朋好友传福音,在他们影响下,一些朋友信了耶稣。他们也到台北监狱向犯人传福音。有记者问张学良:“你是否有计划到大陆去传福音?”他答:“无论哪里我都愿意去传福音,不过得看机会。”赵一荻还写了一套海内外华人中闻名的传福音小册子:《好消息》、《新生命》、《大使命》、《真自由》,署名赵多加。海内外许多华人基督徒,只知道曾显华和赵多加是两位虔诚的基督徒,却不知道就是张学良夫妇。

张学良说:“圣经是一部最完美的经典。”所以他相信耶稣后,空寂的心灵才得到满足,他精神铄朗,心胸开朗,一扫往日沉闷抑郁的心情,这就是真正的福音所致。正是依靠信仰的力量和爱的真谛的支持,张学良夫妇共历患难,度过了那些难熬的岁月。耶稣使他们生活充实,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,成为他们生活和前进的动力。

张学良曾说:“我目下的心情如圣经中的保罗所说,把万事看为粪土,忘记背后,努力面前的,向着标杆直跑,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。”“我虽然老了,但我仍未昏聩;听力虽然不大好,但并未全聋;视力虽然减退,但还没瞎。这一切都要感谢神,在诸位亲友之前给神作见证。有的朋友说我看起来很开心,身体很好。不是的,我是活在耶稣里,一切平安都从主耶稣那儿来的,所以我将一切事情交给主耶稣,其它无所求。”“我的身体是神赐予的,什么时候能离开这个喧嚣的尘世,我也不清楚,因为那是神所掌握的。”

1999年5月31日,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会为张学良举行99岁生日感恩会,2000年5月26日,他的70岁儿子张闾琳为父亲举行百岁庆宴。他到美国夏威夷居住后,当地一位记者报道:“在檀香山的一座教堂前,我看着一对中国老夫妇,两人都坐着轮椅抵达教会礼拜。那位老太太依然美丽,那位老先生仍带着军人的威严。两人所经之处都有前来礼拜的会众向他们致敬。连路旁的一群出租汽车司机都下了车,跟着会众一起向他们致敬。”一位悼念张学良的友人说,张学良没有写回忆录,也没有去参加在辽宁为纪念他而设的博物馆,许多旧日部下都十分失望。他曾解释过为什么不愿意撰写回忆录,当时引用了圣经中的话:“忘记背后,努力前面。”他在晚年写诗说:“人生在世,有如旅人,回到天国,才是归宿。”

张学良夫妇的墓在檀香山的神殿之谷纪念公园内,墓前竖着十字架,拱型矮墙上用中英文镌刻着恩主耶稣所说的话:“复活在我,生命也在我;信我的人,虽然死了,也必复活。”这表白了夫妇俩对天国的盼望。??

?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?节摘自《名人的信仰》

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4#
发表于 2012-1-6 20:09:32 |只看该作者
徐光启

(16-17世纪中国明朝科学家、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、文渊阁大学士)  

徐光启是上海人,上海有个区叫徐家汇,是他及其后裔世居之地,就是为表示对他的纪念。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、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、爱国的政治家。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广泛,以农业和天文学最为突出。他不同于当时其他儒家学者,不仅精通文史典籍,而且较早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的科技知识(包括天文、历法、数学、测量、地理、水利),成为博学多才的学者,他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,又吸取并介绍了西方的科技,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卓越贡献。他对农业进行长期研究,写出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巨著《农政全书》,并译著很多书籍,其中以《几何原理》最为著名。

??1589年,徐光启27岁时,因乡试失败,感到羞愧交加。当时他到韶州(今广东韶关一带)在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那里第一次见到十字架,并第一次听到耶稣的名字,耶稣为世人的罪流尽了圣洁的鲜血,献出了生命。这使在极度痛苦中的徐光启,得到极大的启发,敢于正视现实生活,克服消极愁怨思想。福音的种子,开始播种在他的心田里。

??1600年,徐光启在南京遇见利玛窦,一见如故,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福音种子,像感受到阳光雨露,饱含生机。1603年,他回到南京,会晤葡萄牙传教士罗如望,懂得了更多的圣经道理,作出信仰耶稣的决定,当年受洗,取名保罗,他在当时因循守旧的社会风气下,这样做需要极大的勇气。后来三年他与利玛窦在北京一起工作。他劝说父亲信耶稣,他父亲终于在临终前一年半接受耶稣。他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得力合作者和支持着,在17世纪初期,他为天主教教义和欧洲来华传教士的工作作过有力的辩护。在明朝,天主教传教士最希望有徐光启这样的人成为信徒,他们重视与中国学者的交往,深知要有这些学者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把福音传给中国民众。他还请郭居静到家乡上海传福音,很快就有几百人信耶稣,成为上海历史上第一批信徒,他还在上海住所附近建了一座教堂。

??1616年,南京发生教难,给传教士捏造罪名,进行陷害。徐光启予以批驳,并以生命作保而化解,他说:“西洋传教士是正人君子,没有违反国法,实皆圣贤之徒,其德甚正,其守甚严,其学甚搏,其识甚精,其心甚真,其见甚定,在彼国中亦皆千人之英,万人之洁。”

??徐光启在朝廷里的职位逐步上升。由于他在天文学方面造诣很高,正确推算出1629年的日蚀,因此朝廷委派他用自西方传教士那里学来的知识修正明朝的历法。他于1630年出任礼部尚书,1633年去世。他在生前还帮助传教士翻译过属灵书籍和科技书籍。他与李之藻、杨庭筠被早期天主教会誉称为“圣教三柱石”。

??徐光启不仅挚爱祖国,而且深知神的恩惠。他热心传福音,这是因为他真正接受耶稣作救主,他曾因感受到耶稣爱他,并为他的罪上十字架而泪流满脸。他把传福音作为爱人如己的表现和内容,在家乡传福音,在朝廷传福音,在士大夫中传福音,在普通老百姓中传福音,向家人传福音,向亲朋好友传福音,无论亲疏尊卑,他都一视同仁,时刻不忘传福音是信徒的本分,他曾劝一位大臣和两位士大夫信了耶稣。他在中国传福音事业中,立下了极大的功劳,是传福音的好榜样。他说:“若国人果能畏天事天,则三代(指夏、商、周)何不可还?”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:“如果中国人都能敬畏神,侍奉神,那么三代的社会情况就可重现。”他深知学习西方技术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基督信仰。

??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节摘自《名人的信仰》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=加入会员=

Archiver|汉水源道教文化论坛

Powered by Discuz! X2  Copyright © 2011 msjldf.com All Right Reserved.  GMT+8, 2024-5-3 01:45

回顶部